在钢结构工程施工中,防火涂料的涂刷时机是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。究竟是先完成钢结构主体验收再涂刷防火涂料,还是先涂刷防火涂料再验收主体结构?这不仅关系到工程验收流程的合规性,更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和后期使用安全,这里我们将结合规范要求和实际施工经验,为大家解答这一争议性问题。
一、规范要求:主体验收前还是后?
根据《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(GB50205-2020)和《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》(GB51249-2017)的规定:
1.主体验收前禁止涂刷防火涂料
钢结构主体(包括焊缝、螺栓连接节点等)必须处于“课露状态“接受验收,以便检査结构尺寸、焊缝质量、防腐层完整性等关键指标,防火涂料若提前涂覆,可掩盖结构缺陷(如裂纹、锈蚀等),导致验收结果失准。
2.防火工程属于专项验收
防火涂料施工属于“钢结构防护工程“范畴,需在主体验收合格后进行专项验收,两者属于不同阶段的检査内容。
二、施工流程矛盾点解析
1:主体验收前涂刷的隐患
掩盖结构缺陷:某厂房项目因提前涂刷防火涂料,验收时未发现梁柱节点处存在3mm裂缝,后期使用中引发安全隐患,返工成本倍增:若验收时发现钢结构不达标,需铲除涂料修复结构,费用增加约200-500元/㎡f。
2:主体验收后涂刷的合理性
工序衔接更顺畅:主体验收一防腐补漆→防火涂料施工一防火验收,形成标准化流程。
规避责任风险:某商业综合体项目因按规范流程施工,在火灾后责任认定中,施工单位免于承担结构缺陷责任。
三、特殊情况的变通处理
对于需要“隐蔽验收“的异形钢结构(如格构柱内部),可采取分级施工策略:
1.主体验收前仅涂刷底漆,保留焊缝、连接部位裸露;
2.验收合格后,再补涂防火涂料至设计厚度。
(需提前在施工方案中明确并取得监理单位批准)
综合来看,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涂刷必须严格遵循“先主体验收,后防火施工"的基本原则。在实际操作中,施工单位应合理规划工序,避免为赶工期而违规作业;监理单位需加强过程监督,重点核查工序交接记录。只有守住这道质量防线,才能真正确保钢结构工程“筋骨强健,外甲坚实”。